2024苹果处理器性能排行全揭秘:从入门到旗舰的性能差距一览
- 问答
- 2025-09-10 00:03:47
- 26
2024苹果处理器性能排行全揭秘:从入门到旗舰的性能差距一览 🍎⚡
【最新动态抢先看】 📢 据行业内部消息(参考日期:2025-09-10),苹果在今年的iPhone 16系列中首次引入了全新的“A18”和“A18 Pro”芯片,并首次为iPad Air配备了跨越式的M4芯片,Apple Silicon在Mac产品线上的过渡已全面完成,M4系列芯片已成为新一代性能标杆,本文将基于最新评测数据,为您全面解析当前苹果处理器的性能排行与差距。
第一部分:移动端处理器 (iPhone & iPad) 性能天梯
苹果在2024年继续采用“双芯策略”,为不同机型搭载不同级别的处理器。
🎯 性能王者:A18 Pro
- 搭载设备: iPhone 16 Pro、iPhone 16 Pro Max
- 性能揭秘:
- CPU: 采用更先进的第二代3nm工艺(N3E),依旧是6核心设计,但性能和能效核心均大幅升级,Geekbench 6单核跑分高达3100+,多核跑分逼近9200,堪称手机芯片的性能怪兽。
- GPU: 核心数增加至7核或8核,并支持全新的硬件级光线追踪和动态缓存技术,游戏和专业图形处理能力提升巨大。
- NPU: 神经网络引擎核心数翻倍,性能高达60 TOPS,为iOS 18的本地AI大模型(如Apple Intelligence)提供了坚实基础。
🥈 主流旗舰:A18
- 搭载设备: iPhone 16、iPhone 16 Plus
- 性能揭秘:
- 可以看作是A18 Pro的“锁频版”或“小幅精简版”,CPU和GPU核心架构相同,但在最高频率和GPU核心数量上略有取舍。
- Geekbench 6单核跑分约为2900,多核跑分约7800,性能依然远超上一代A17 Pro,足以流畅运行所有应用和高质量游戏,但与A18 Pro在极限性能上存在约15-20%的差距。
💪 高能性价比:M2
- 搭载设备: iPad Air (2024款, 11&13英寸)
- 性能揭秘:
- 是的,苹果首次将Mac级别的M系列芯片下放至iPad Air,这使其性能瞬间与移动端拉开代差。
- 尽管是上一代芯片,但其8核CPU+10核GPU的桌面级架构,在多核性能和持续输出能力上完全碾压A18系列,多核跑分轻松过万,是处理视频剪辑、3D建模等重负载任务的性价比之选。
📊 性能对比一览表 (移动端)
| 处理器 | 代表设备 | Geekbench 6 单核 | Geekbench 6 多核 | 核心卖点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A18 Pro | iPhone 16 Pro Max | ~3150 | ~9200 | 极致性能、硬件光追、顶级AI |
| A18 | iPhone 16 | ~2900 | ~7800 | 强劲性能、能效出色 |
| M2 | iPad Air (2024) | ~2550 | ~10100 | 桌面级架构、多核性能强悍 |
| A17 Pro | iPhone 15 Pro | ~2950 | ~7250 | (上代旗舰,作为参考) |
| A16 Bionic | iPhone 15/14 Pro | ~2500 | ~6250 | (仍在售,性能依旧能打) |
第二部分:桌面端处理器 (Mac) 性能宇宙 💻
2024年,Mac产品线全面进入M4时代,形成了完整的性能矩阵。
🚀 天花板:M4 Ultra
- 搭载设备: Mac Studio、Mac Pro
- 性能揭秘:
- 由两颗M4 Max通过UltraFusion架构互联封装而成,提供了“毁天灭地”的性能。
- CPU核心最高可达32核(24性能核 + 8能效核),GPU最高可达80核,其多核性能是M4的3倍以上,专为8K视频剪辑、三维渲染、科学计算等专业领域打造,没有对手。
🔥 极致性能:M4 Max
- 搭载设备: MacBook Pro 16/14英寸
- 性能揭秘:
- 拥有最高16核CPU和40核GPU,支持最高128GB统一内存,性能释放极其暴力,是移动工作站的首选。
- 无论是代码编译、高帧率4K剪辑还是AI模型训练,M4 Max都能提供极致流畅的体验,性能远超标准版M4。
⭐ 全能标杆:M4
- 搭载设备: MacBook Air 13/15英寸、iPad Pro、Mac mini
- 性能揭秘:
- 作为新一代起点,M4相比M3有显著提升,采用新一代CPU架构和10核GPU,神经网络引擎也升级至与A18 Pro同款的强大性能。
- Geekbench 6单核跑分约3000,多核跑分约11500,其能效比惊人,在无风扇的MacBook Air上也能持续输出高性能,完美兼顾轻薄与强大。
📊 性能对比一览表 (桌面端)

| 处理器 | 代表设备 | Geekbench 6 单核 | Geekbench 6 多核 | 定位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M4 Ultra | Mac Studio | ~3150 | ~23500 | 专业工作站、性能天花板 |
| M4 Max | MacBook Pro | ~3100 | ~15800 | 移动工作站、极致性能 |
| M4 | MacBook Air | ~3000 | ~11500 | 全能标杆、能效王者 |
| M3 | MacBook Air (2023) | ~3150 | ~12100 | (上代,多核仍强于M4?此处存疑,实际M4应全面领先M3) |
注:M4的单核分数可能略低于M3 Max/M4 Max,因其频率设定不同,但新架构的能效和IPC(每时钟周期指令数)更高,多核性能则因核心数不同而有明显阶梯。
总结与选购建议 ✅
-
iPhone用户:

- 追求极致体验和未来AI功能: 首选 A18 Pro(iPhone 16 Pro系列)。
- 绝大多数用户: A18(iPhone 16系列)性能已严重过剩,性价比更高。
- 预算有限: 搭载 A16 或 A17 Pro 的旧款机型依然是性能强大的选择。
-
iPad用户:
- 移动创作主力: 新款iPad Air的 M2 芯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性价比,性能远超任何iPhone。
- 专业创作者: iPad Pro的 M4 芯片则是移动设备的终极形态,性能直逼笔记本电脑。
-
Mac用户:
- 日常办公与学习: M4 版MacBook Air是绝佳选择,续航和性能完美平衡。
- 专业创作者/开发者: 根据负载轻重,选择 M4 Max 版MacBook Pro。
- 行业顶尖专业人士: 无预算上限,直接上 M4 Ultra,它将重新定义你的工作效率。
💡 核心差距洞察: 从入门到旗舰,苹果处理器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多核性能、GPU图形能力和专业功能(如AI算力、媒体引擎) 上,对于日常使用,即使是“入门”的A16或M3芯片也无比流畅,差距只在运行专业软件、玩大型游戏或处理超大文件时才会明显体现。
不必盲目追求最强芯片,根据你的实际需求和预算来选择,才是最具“性价比”的智慧之选。
本文由才同于2025-09-10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,如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。
本文链接:http://xian.xlisi.cn/wenda/1769.html
